显卡 频道

主宰DX11新纪元!GTX480/470显卡详评测

  【IT168显卡频道】Fermi的到来意味着图形晶片行业正式全面进入DirectX11新纪元,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即将成为历史的DirecrX10时代,让大家有个简单的认识:

  ——2006年11月,NVIDIA发布了业界第一款DX10显卡Geforce8800系列显卡,宣布行业进入DX10时代。采用全标量流处理器设计颠覆旧有的象素与顶点单元分化设计,同时也为GPU通用运算埋下伏笔。

  ——2007年5月,ATI也发布了自己首款支持DX10的显卡RadeonHD2900XT,由于产品整体策略存在多处失误,导致大幅落后对手。HD2000系列的失败标志着旧ATI策略已成过去,往后将是AMD-ATI的新红色时代。

  ——2007年10月,NVIDIA发布第1.5代DX10显示核心G92,这款为市场化而生的核心征战了整个DX10时代,演变出无数款显卡产品。经过历史证明它是DX10时期最成功的核心,没有之一!

  ——2007年11月,ATI发布第二代DX10显卡RadeonHD3800系列,这是ATI用田忌赛马的中型核心策略抗击NVIDIA的第一代产品。HD3000系列利用低成本优势和对手打了一场残酷的价格战,中型核心策略初见成效。

  ——2008年6月,NVIDIA发布第二代DX10显卡GeforceGTX200系列,除了性能提升外,GTX200更主要是引领GPU走进通用运算,CUDA语言成为GPU通用计算的重要依据,这大大提升了GPU在整个IT行业里面的地位。

  ——2008年6月,ATI发布第三代DX11显卡RadeonHD4800系列,几近完美的成本/性能/公耗黄金比赢得了市场的欢迎,标志着中型核心策略的成功,因此确立了ATI未来发展的方针,为DX11时代全面反击铺路。

  ——2009年1月,NVIDIA发布55nm新工艺的GT200系列显卡,包括GTX285和双核版的GTX295。更新55nm工艺主要是为迎击HD4000系列中型核心策略所带来的挑战,其中55nm工艺是GTX295成功面世的必须因素。

  ——2009年4月,ATI发布RadeonHD4770显卡,或许在数年以后没人会记得这个型号,但肯定会有人记得ATI因此而率先采用40nm工艺成功生产芯片,40nm新工艺是ATI成功推进DX11产品线的关键因素。


  随着微软Windows 7大旗指向DirectX11,3D显示技术行业也紧跟脚步随之而来。去年9月ATI凭借RadeonHD5870率先进入DX11新纪元,随后更加是快速全面推进DX11产品线,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在卖场中见到300元-3000元的全线ATI HD5000系列显卡。不过从整个行业来看,ATI始终还不是领导者,所以不能说整个图形芯片行业已全面进入DX11时代,大家都在期待者着业界领导者NVIDIA所带来的巨大呼声。

  记得从2009年第一季,已经有消息称GT200的继任者,也就是NVIDIA首款支持DX11的产品GT300(人们当时对Fermi的称呼)将会在第三季度面世。不过,经过无数的新闻报道、经过无数的真假好坏消息泄露、经过无数的预言猜测、经过复数的纸面发布、经过多份不同版本的官方宣传资料、甚至连正式名字都在最后一个多月时间内才正式公布等等情况证实,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:Fermi不止一次地跳票了!

  在2月22日,NVIDIA终于官方正式宣布全新一代DX11显卡GTX480/470将会确定在3月27日真正正式发布。长期忍受马甲之苦的玩家终于有了盼头,无一不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抱有热切期待心态。其中N饭为的是有口头资本去痛击A饭昔日的嚣张!A饭为的是可以早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HD5800系列显卡,不管怎样,这一天终于来临了!

0
第1页:前言:第2页:GF100架构最高端GTX480实物及参数介绍:第3页:GF100架构最高端GTX480实物拆解:第4页:GF100架构次高端GTX470实物及参数介绍:第5页:GF100架构次高端GTX470实物拆解:第6页:GF100架构分析:图形处理集群第7页:GF100图形处理集群改进:PolyMorph引擎第8页:GF100图形处理集群改进:Raster引擎第9页:GF100架构分析:第三代流处理器群(SM)第10页:GF100流处理器群的双Warp调度器第11页:GF100流处理器群的纹理单元第12页:GF100流处理器群可调配的共享存储器与L1缓存第13页:GF100架构分析:高速二级缓存第14页:GF100架构分析:优化8xAA的ROP与32xAA支持第15页:GF100架构分析:面向图形方面的各种计算第16页:GF100图形计算:光线追踪与流体力学第17页:GF100的多屏幕3D环绕立体幻镜技术第18页:关于曲面细分和贴图置换的概述第19页:测试平台说明及测试介绍:第20页:理论性能测试----3Dmark Vantage第21页:DirectX10游戏:《孤岛危机:弹头》第22页:DirectX10游戏:《孤岛惊魂2》第23页:DirectX10游戏:《生化危机5》第24页:DirectX9游戏:《街头霸王4》第25页:DirectX9游戏:《星际争霸2 beta》第26页:DirectX9游戏:《极品飞车13:变速》第27页:物理加速游戏:《蝙蝠侠:阿甘疯人院》第28页:物理加速游戏:《黑暗虚空》第29页:物理加速&DX11游戏:《地铁2033》第30页:DirectX11游戏:《 科林麦克雷:尘埃2 》第31页:DirectX11游戏:《潜行者:普里皮亚季的召唤》第32页:DirectX11 DEMO:《石巨人》第33页:DirectX11游戏:《叛逆连队2》第34页:DirectX11 DEMO:《天堂 2.0》第35页:NVIDIA游戏DEMO:Realistic Character Hair 第36页:NVIDIA游戏DEMO:Realistic Water&Terrain第37页:NVIDIA游戏DEMO:RagingRapids(小船)第38页:NVIDIA游戏DEMO:SupersonicSled第39页:NVIDIA游戏DEMO:RayTracing_DesignGarage第40页:微软官方DX11性能测试DEMO测试:第41页:最强的CUDA转码压片:MediaCoder测试第42页:CUDA软件应用:Badaboom第43页:CUDA软件应用:PowerDirector(威力导演)第44页:CUDA软件应用:MotionDSP vReveal第45页:CUDA软件应用:Folding@Home 第46页:GTX480/470温度及功耗测试:第47页:总结:DX11首战终落幕 新时代将越来越精彩第48页:文章仍未终:一句话评价GF100,大奖免费拿!
相关文章